古时贡品今富民 湖南溆浦白丝糯糍粑过年卖“火”了
“又断货了,赶紧给我再配点过来!”春节前后,糍粑走俏。2月15日,湖南怀化市溆浦县黄茅园镇合田姜氏糍粑合作社负责人谌香莲又接到长沙客户打来的“催货”电话。她说,今年春节特别忙,网上网下多个渠道销售火爆。
糍粑是传承千年的美食,春节必不可少的美味,更是团团圆圆的象征。在溆浦县黄茅园镇横坡、树凉等村,有一种白丝糯米糍粑,家家户户都做,且久负盛名。白丝糯米颜色纯白、米质细腻,状如珍珠,是溆浦龙潭、黄茅园区域独有的老品种。用这种糯米打出来的糍粑,拉如丝、白如雪、软如棉,堪称人间美味,曾为上等贡品。
糍粑好吃,糯米可不好种。80多岁的树凉村老人吴世铁是白丝糯稻谷种植的保护者。“没法下脚的田,大家就架着木板去插秧。”他说,白丝糯稻谷株高易倒、产量低,是当地村民保留下来的一个原始品种。要想产出好米,必须将其种入海拔较高的冷浸田里。田里的水越冷、泥越深,水稻生长得慢,产出的糯米品质就更优,做出来的糍粑更加洁白如玉,柔软如绸,更细更韧。
最近几年,在当地政府部门的引导和乡村旅游的带动下,白丝糯米糍粑也逐渐走俏市场,村民种植积极性高了起来。溆浦县农业部门还启动了白丝糯地方品种资源挖掘保护工作,组织高级农艺师到村里开展技术指导,帮助申请农产品地理标志认定。目前,黄茅园及周边村庄发展白丝糯种植约8000亩。
市场和白丝糯米都有了,家家户户都会的传统打糍粑手艺也跟着火了起来。当地政府顺势而为,将白丝糯糍粑作为扶贫和富民产业重点培育,指导村民规范种植区域,组织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实施标准化种植,统一品牌销售,确保走向市场的白丝糯米糍粑味道正宗。
合田姜氏糍粑合作社是由该溆浦县原均坪煤矿下岗职工谌香莲等人发起成立的,经过几年的发展,已建立了“合作社+基地+公司+农户”的管理模式,搭建起了“互联网+实体分销”的销售渠道。谌香莲介绍,为保障糍粑品质,当地合作社生产的白丝糯糍粑全部按传统工艺制作,每个糍粑都经过“千锤百炼”。
合作社生产期间,每天要请18个村民做糍粑。横坡村贫困户姜道,去年自家种植白丝糯卖到合作获得了2400元收入,从腊月到合作社打糍粑又赚了11000元工钱,日子越过越甜美。
“春节前,中央电视台农业频道对白丝糯糍粑进行了专题报道,销售一下子就火了起来,客户遍及全国各地。”黄茅园镇农业服务中心副主任刘中明介绍,目前该镇已有生产白丝糯糍粑的专业合作社8家,预计春节前后销售糍粑40万斤,产值近360万元,带动9个村1000多户群众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