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武县:荒山变金山,圆了脱贫梦
虽说已经进入冬季,但走进临武县南强镇,处处是一派绿意盎然,生机勃勃的景象,桐江村1200亩优质弥猴桃苗藤爬满了立体苗架,田头村秋香果业1000亩沙田橘硕果累累,一片金黄,元富村3000亩优质油茶基地雪白的油茶花漫山遍野,这一切,构成了一道道荒山变金山的美丽风景。
南强镇由原南强乡、广宜乡、岚桥镇合并而来, 全镇174.8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有8个重点贫困村和5个100口人以上的面上村,建档立卡贫困户871户2421人,是临武县贫困村最多、脱贫攻坚任务最重的乡镇,也是县委副书记尹海莲亲自挂帅的扶贫联系点。其中,渣塘村、安富村、元富村是县农业农村局帮扶驻点村。
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历来勤劳,面朝黄土背朝天,但是土地的馈赠,实在匮乏。“我们这里多是荒山,长满杂草、灌木。”采访中,记者多次听到这样的描述。
然而,就是在这样一片土地上,自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几年的时间过去,硬是闯出了一条依托发展扶贫产业,助力脱贫攻坚取得实效的路子——目前,南强镇已经有847户2371人实现脱贫,未脱贫户仅剩24户50人。
因地制宜,立足特色建基地
南强是典型的农业乡镇,过去人们以种植水稻为主,也在山上种些蜜枣树、山茶树、柑橘树等经济作物,但都是零散的小农经济,不成规模,更谈不上品牌和效益。
如何实现全镇贫困人口的如期脱贫?面对压力山大的脱贫攻坚任务,南强镇党委、政府意识到,产业扶贫是脱贫攻坚的核心,也是群众脱贫致富的关键。“老百姓的收入要增加,离不开产业和就业。没有这两样,脱贫致富就如同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南强镇党委书记邝文明告诉记者。
按照“政府引导、企业牵头、合作社组织、群众为主体”的思路,紧紧围绕“财政增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这一目标,南强镇把带领群众脱贫致富作为全镇工作的重点,全力做好产业扶贫这篇文章。
“近年来,我们把产业扶贫作为增加农民收入、提高扶贫开发整体效果的重要举措,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经济,鼓励支持群众特别是贫困户利用土地流转、合作经营、参与分红等形式投身其中,形成了各具特点的板块品牌,打造了一批上规模的农村特色产业基地。”邝文明介绍,目前全镇建立的千亩以上的扶贫产业基地有8个,既做大了传统的油茶、枣子、柑橘、红薯等产业,也发展了新兴的猕猴桃、灵芝等产业。
“通过几年的努力,南强的脱贫攻坚能取得这样的成效,离不开产业的支撑。”邝文明告诉记者,目前南强镇已经有847户2371人顺利实现脱贫,剩下的24户50人也将如期脱贫。
垦山拓荒,闯出一条产业发展路子
在长满杂草和灌木丛林的山地拓荒,向荒山野岭要效益,不容易。但渴望改变的南强人,在发展扶贫产业这件事情上,有着开拓进取、锲而不舍的精神。
几百年来,南强镇周家村及其周边有种植蜜枣的传统。2014年,临武县渣塘村人卢建文,响应政府“四园”(枣园、桃园、梅园、橘园)建设号召,在这里租下10多个山头500多亩荒山,成立临武县舜强果业有限公司,对传统蜜枣进行改良,引进新品种,发展脆枣产业。
起步之初,县农业农村局免费提供了枣树苗,帮助解决了枣园的滴灌系统,2017年,新栽的枣树挂了果,一切看起来都朝着丰收的方向发展。谁知2018年枣树再次挂果时,遇到连续的雨天,导致整个枣园颗粒无收。今年,糟糕天气再次影响,产量大打折扣。
为发展脆枣产业,卢建文至今已经投入了500多万元,尽管发展的过程不是那么顺利,但他对未来还是充满了信心。
邝文明带起笔者又去桐江村看看,他认为那里正在发生的故事,是南强人开拓进取、艰苦奋斗精神的又一生动体现。
这个叫深坑林场的地方,与宜章县接壤,被直白地形容为“一山两县”。林发文、林志军、林卫武的临武县鼎业水果种植专业合作社和临武县一山两县猕猴桃旅游基地就建在群山脚下。
2017年,在当过村支书的林发文带领下,流转村里的荒山2000多亩,从湘西引进猕猴桃优良品种,目前已经投入了800多万元,种植猕猴桃近千亩,硬是在一个没电缺水的地方,用几年的时间开垦出一个初具规模的猕猴桃产业基地。
“我们光路就修了8公里,花了230多万元,建房子也花了有三四十万元。”林发文向笔者讲述创业的艰辛。
今年,猕猴桃初挂果,在市场上卖28元一斤仍供不应求,给艰辛的创业路增添了一份信心。对于未来,林发文告诉记者,他们的目标是要将这里打造成一个集采摘、观光、旅游为一体的现代农业综合基地,让村里的这片荒山真正变成村民脱贫致富的金山。
利益联结,贫困户在家门口就业增收
11月5日,初冬的阳光灿烂而温暖,田头村,临武县秋香水果种植专业合作社的砂糖橘基地里,10多位村民正在为这里初挂果的橘子树除草,今年66岁的田头村贫困户李衣强和他的老伴也在其中。
李衣强说,他们老两口2015年基地刚建立时就到了这里做事,“每天干8个小时,每人每天工资70块钱,一个月两个人就有4200块钱的收入”。
收入稳定,而且就在家门口,这比之前在家里种田,外出打零工强多了。现在,李衣强已经把家里的几亩田以300元/亩·年的价格流转了出去,他在去年已经脱了贫,儿子成了家,日子过得越来越舒心。
秋香水果种植专业合作社的老板李清文也是田头村人。目前他已投资600余万元,流转土地1200多亩,种植砂糖橘、皇帝柑等,年产值达到800万元以上,带动了周边200余位农民就业增收。
“合作社+基地+贫困户”,一个个贫困户与合作社和基地利益联结的故事,在南强大地上演。据统计,目前南强镇全镇大大小小的合作社有120多个,其中36个农民专业合作社与贫困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
据了解,临武县舜强果业有限公司对接了30户贫困户63人。临武县鼎业水果种植专业合作社,有32户贫困户101人在猕猴桃基地长期做事。桐江村的猕猴桃基地还吸纳村子里的5个贫困户入了股,每个贫困户股金5万元,则是三位拓荒者帮忙垫付的。
通过几年的发展,南强镇扶贫产业发展势头良好,“小水果之乡”的品牌越来越响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