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市| 聚焦绿色农业发展 推进秸秆综合利用

湖南省农业农村厅  时间: 2021-10-15 15:54  【字体:  

安乡县属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的核心圈层,环湖平原地区,县域总面积1087平方公里,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174.95万亩,复种指数为2.3,年产水稻、油菜、棉花、青蒿等秸秆100万吨以上,离田利用量约50万吨。在省市农业主管部门的帮助与支持下,通过实施国家秸秆综合利用重点县项目,秸秆资源化利用取得长足进步,有效的解决了秸秆的出处问题,让秸秆处理真正走上了燃料化、肥料化、基料化、原料化、饲料化的综合利用道路。

一、创新“五化”模式,推动秸秆利用

近年来,安乡县通过创新秸秆利用模式、招引秸秆综合利用企业、鼓励企业研发秸秆利用机械、完善收储运体系等手段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工作,根据县域现状和南、北方自然环境的差异性,建立起“以还田利用为主,离田利用同步推进”和“燃料化、原料化为主,基料化、肥料化、饲料化为辅”的安乡“五化”利用模式。

一是通过招商引资引进了8家秸秆综合利用企业,其中龙威新能源公司、汉创能源公司利用秸秆生产颗粒燃料实现了秸秆的“燃料化”利用。

二是县政府按照3000元/台的标准为全县700多台本地收割机加装了粉碎机,全县95%以上的油菜都被粉碎还田,秸秆直接还田率达67%(其中油菜秸秆还田率高达98%),还有少量秸秆进行了堆沤制肥,实现了秸秆的“肥料化”利用。

三是利用项目资金对湖南划城岗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等主体的食用菌生产厂房等建设进行补助支持,其建立的“收储—食用菌生产—有机肥制造”的秸秆循环利用生产线真正达到了秸秆资源的全环节利用,实现了秸秆的“基料化”利用。

四是以棉杆等秸秆为原料生产生态板材企业长沙汉创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落户安乡,该企业年可利用秸秆10万吨,生产的汉创板材无醛无苯,绿色环保,可应用于建筑、家居、家装和工业物流行业,在市场上极受欢迎,实现了秸秆的“原料化”利用。

五是县里相继建立了厚康秸秆转运中心、湘鄂秸秆收购中心、三眼闸秸秆转运中心、佳林秸秆综合利用中心。这些转运中心年外销秸秆饲料1.2万吨。2020年与湖南江南生态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进行了合作洽谈,安乡将作为他们的稻草原料基地,实现秸秆的“饲料化”利用。

二、精准串联产业链,政策扶持破痛点

破解秸秆难题表面在农业,但出路却广泛分布在一、二、三产业中。所以,秸秆综合利用,是一个打通一、二、三产业的问题。我县充分发挥秸秆综合利用重点县项目资金(510万元)的引导作用,对安乡汉创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安乡龙威新能源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长沙万利节能科技有限公司安乡分公司、安乡县划城岗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常德市绿叶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等主体进行精准的培育扶持,一举打通秸秆综合利用的上中下游全产业链,将秸秆资源利用在县内进行推广普及和产业化,以秸秆为纽带,将秸秆收集与生态种养、秸秆“五化”利用进行有机衔接,加固农业循环经济链条。

此外,我县投资100万元率先在全省建立了秸秆禁烧智能监控系统,做到了全陆域监控、瞬时报警、快速处置,为执法打击、追责问责提供了有力证据。2020年以来,全县未出现因秸秆焚烧导致的轻中度、重度污染天气。

2020年我县的秸秆离田利用量已达20万吨,其中秸秆燃料利用10万吨、秸秆板材利用5万吨,有机肥料利用2万吨,食用菌基料利用2万吨,草帘草绳利用1万吨,牛羊过腹利用1万吨。截至目前,已有8家秸秆综合利用企业相继落户安乡,13家秸秆收运服务组织相继运营,已建收储中心6个,年收储能力达10.76万吨,秸秆粉碎还田能力得到提升,全县年综合利用总产能达30万吨,秸秆利用率达到95%。

相关附件
相关阅读

常德市| 聚焦绿色农业发展 推进秸秆综合利用

20773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