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化市| 麻阳:“农村物业”小支点撬动乡村治理大变革 探索苗乡善治新路径建设和美家园

湖南省农业农村厅  时间: 2025-05-09 16:51  【字体:  

【基本情况】

麻阳苗族自治县位于湖南省西部、怀化市西北部,区域面积1568平方公里,辖18个乡镇、223个村(社区),总人口39.4万,苗族占94.54%,是全国5个苗族自治县之一、新中国首任铁道部部长滕代远同志故乡,被国务院纳入湘鄂渝黔革命老区范围,属省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是世界长寿乡、中国冰糖橙之都、全国天然富硒土地、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近年来,该县创新实践共建共享"农村物业"自治新模式,为建设和美乡村提供鲜活样本。该县以"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立足自然院落单元,构建政府引导、村民主体、社会协同的治理新格局,通过"三自"机制(群众自发、自主、自建)激发内生动力,累计建成省级美丽乡村12个、市级美丽乡村21个,形成户户参与、村村竞赛的生动局面。其创新实践获得央广网、中国农网等8家中央媒体专题报道,并作为典型经验在怀化市全域推广,实现群众"三感一度"指标同比提升23.6%,探索出具有武陵山区特色的乡村振兴实施路径。

【主要做法】

(一)创新"红色引擎"治理模式,构建三级联动议事体系。以"党建+物业"双轮驱动为抓手,建立"党委统筹-支部落实-党员示范"三级治理架构。①组织体系网格化:打造"四包四联"责任网格(联村领导包村、驻村干部包寨、村干部包组、党员代表包户),实行周例会、月调度、季考评机制,累计解决环境治理难题87件。②先锋引领常态化:组建45支红色先锋队,创新"党员三带头"制度(带头缴物业费、领办项目、包联群众),2024年党员示范户创建率达96%,带动群众参与率提升至83%。③议事协商场景化:开发"云上议事厅"数字平台,创设院落夜会、月光议事等12种协商载体,形成"议题收集-民主协商-执行反馈"闭环机制,群众自治事项办结率同比提升65%。

(二)激活"三位一体"共建动能,创新资源整合路径。构建“能人反哺+群众创造+财政杠杆”的共建生态。①能人智库赋能:建立动态更新的“乡情五类人才库”(致富能手、工匠、乡创客、企业家、乡土人才),实施“乡情纽带工程”,2024年通过云端恳谈会募集建设资金320万元,能人认领文化景观节点46处。②群众智慧变现:创新“工匠人才银行”机制,建立包含127类乡土技能的能人档案,推行“项目众筹+工分兑换”模式。如西冲湾村老年工匠团以"工时换养老积分"建成地标建筑群,带动全县义务投工1.7万人次,创造公共空间价值超600万元。③财政资金撬动:建立"以效定补"激励机制,设置2000万元奖补资金池,实行"三阶倍增"政策(基础建设补30%、特色项目补50%、创新模式补70%),撬动社会投入达1:4.3,大桥江乡单村最高获补89万元。

(三)打造"四维共治"管护体系,实现长效美居目标。创建"责任共担-专业运维-智慧监管-文化浸润"可持续机制。①责任可视化:推行"门前四包"电子责任牌,建立"户比户"红黑榜动态管理系统,全年更新榜单2400余次,激发村民自查自改。②运维专业化:创新"双岗双薪"保洁员制度,实行基础工资(1.2万元/年)+绩效奖励(最高3000元)+工龄补贴阶梯体系,人员稳定率提升至95%。③监管数字化:开发"苗乡美居"APP,实现问题随手拍、进度云端查、质量线上评,外出务工人员参与率达63%。④治理文化:将环境公约植入苗绣、傩戏等非遗载体,创建"星级庭院""最美巷道"等文化IP,培育环境治理示范户860家。

【做法启示】

麻阳苗乡实践深刻印证:乡村振兴需构建"四维融合"治理新范式。其一,党建引治是根本,通过组织体系重构实现"有形覆盖"到"有效引领";其二,群众主体是核心,创新"工时银行""技能变现"等机制唤醒主体意识;其三,多元协同是关键,搭建乡贤智库、财政杠杆、数字平台等资源整合载体;其四,文化浸润是灵魂,将传统治理智慧转化为现代治理效能。该模式实施以来,农村物业费收缴率达98%,公共设施完好率保持92%以上,群众对村庄事务参与度从38%跃升至89%,为武陵山区乡村振兴提供了可复制的"1234"治理样板(1个核心引领、2种驱动力量、3方资源整合、4维长效机制),入选农业农村部"乡村治理典型案例"储备库。其创新价值在于:用传统村落"小单元"破解现代治理"大课题",以苗族文化"软实力"铸就环境治理"硬支撑",真正实现从"建设美丽"向"经营美丽"的质变升级。

相关附件
相关阅读

怀化市| 麻阳:“农村物业”小支点撬动乡村治理大变革 探索苗乡善治新路径建设和美家园

33667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