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快培育小龙虾扶贫产业 建立洞庭湖区苗种繁育基地的建议

湖南省农业农村厅  时间: 2017-05-16 00:00  【字体:  

  近年来,我省把发展稻田综合种养作为农业发展转方式、调结构和美丽乡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湖南省“十三五”农业现代化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到2020年,全省发展稻田综合种养面积达500万亩。近年来,稻虾共生种养结合、复合生态、一水两用、一田三收,在湘北洞庭湖区呈蓬勃发展之势,已成为当前农业生产经济中发展最快、最具活力的产业,是助推脱贫攻坚、助力脱贫致富、农民增收的朝阳产业。南县已建立中国小龙虾养殖加工研发中心,小龙虾出口3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出口3000多万美元。而目前大面积的稻田养虾,虾苗供种已成为制约该产业发展的“瓶颈”。小龙虾近亲繁殖会导致其生长速度变慢、个体小、抗逆性差、容易发生病害。因此,要加强小龙虾品种选育和提纯复壮,使全省稻虾产业跃上新台阶。

  建议省人民政府及职能部门:1.加大环洞庭湖小龙虾种质资源保护力度,保护洞庭湖区小龙虾虾种及优良特性。2.加强小龙虾苗种繁育基地建设,在湘北地区建立5万亩小龙虾繁育创新基地,将其打造成国家级育种示范基地,支持工厂化繁育,改造传统育苗,保证全省虾苗供应。3.将稻虾共生产业纳入环洞庭湖生态区经济建设规划,加大对小龙虾繁育的资金及相关政策的支持力度。4.促进虾壳素、氨基酸葡萄糖等深加工,形成完整产业链,提升小龙虾副价值和生产加工能力,促进出口大幅度提升。

  

  

 

 关于省十二届人大七次会议第1325号建议的答复

湘农业议字〔2017〕14号A类

周顺祥代表:

  您好!您在省十二届人大七次会议提出《关于加快培育小龙虾扶贫产业、建立洞庭湖区苗种繁育基地的建议》收悉。根据您所提建议,结合我省实际,现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近年来,我省渔业紧紧围绕“减量增收,提质增效”总体目标,坚持生态养殖、绿色发展,以转方式,调结构为重点,深入推进渔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渔业现代化建设。全省渔业生产转方式调结构、提质增效已初见成效,2016年全省水产养殖面积53.3万公顷,同比增长2.4%,水产品产量269万吨,同比增长3.1%。特别是小龙虾养殖产量5.63万吨,同比增长170.1%,小龙虾加工量5760吨,同比增长7.87%。全年渔业总产值375亿元,同比增长7.2%。

  小龙虾在世界各地均有养殖,并形成数量巨大的野外种群。我国自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从日本引进。由于小龙虾适应性极强,对适宜生长温度的要求不苛刻,且食性杂,摄食范围包括水草藻类水生昆虫、动物尸体等,其种群繁殖和生长速度极快,易于扩散,小龙虾超强的适应能力在当地生态环境中形成绝对的竞争优势,因此对当地鱼类、甲壳类、水生植物造成威胁,破坏当地食物链。但因其肉味鲜美广受人们欢迎,是淡水经济虾类。近年来,我省稻田和池塘养殖小龙虾发展迅速,小龙虾已成为重要经济养殖品种和渔业创汇品种。

  1、加大环洞庭湖小龙虾种质资源保护,保护小龙虾种及优良特性。当前,由于小龙虾市场消费需求量大,又是出口创汇的主要水产品品种之一,效益好、利润高,导致洞庭湖小龙虾自然资源开发利用过度,非法矮围、网围建设,阻断和破坏了小龙虾的自然栖息地和繁育环境,同时滥捕、酷捕和绝户网等捕捞方式,造成天然种群数量减少、捕捞个体小型化、种质资源退化,严重破坏了小龙虾的天然种群资源。为科学开发利用洞庭湖小龙虾资源,保护天然种群数量和质量,我们将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推进洞庭湖养殖环境整治专项行动,加强渔政管理,加大渔政执法,坚决打击非法捕捞行为,坚决取缔非法矮围网围,依法规范洞庭湖区渔业生产秩序,保护渔民的正当合法权益。

  2、加强小龙虾苗种繁育基地建设,建立小龙虾繁育创新基地,打造国家级育种示范基地,支持工厂化繁育。苗种是渔业生产发展的基础,苗种培育质量决定渔产品的质量安全。为满足市场小龙虾消费需求,人工养殖小龙虾将得到进一步扩大,对苗种的需求量也将大幅提升,为进一步推进小龙虾养殖,满足市场苗种需要,目前,小龙虾苗种体系建设已提到了渔业主管部门的议事日程,长沙、郴州、益阳等地有识之士也在积极探索小龙虾苗种场建设。至于湘北地区建立5万亩小龙虾繁育创新基地,需要企业唱主角,政府部门支持。我们衷心希望早日把我省小龙虾苗种体系建立起来,努力打造国家级育种创新中心,开展天然捞苗与工厂化育苗相结合,不断完善繁育设施建设,培育出质量优良的小龙虾苗种,满足生产需要。

  3、将稻虾共生产业纳入环洞庭湖生态区经济建设规划,加大对小龙虾繁育资金及相关政策支持。规划的编制工作包含前期调研、编写规划编制说明和编制大纲、规划编制、规划论证、规划颁布等。经济建设规划一般由发改委组织编制,我们将向有关部门反映,争取这项工作纳入规划。2015年,省畜牧水产局联合省扶贫开发办下发《关于大力发展稻田综合种养加快贫困农民脱贫致富的指导意见》,积极推进稻渔综合种养与产业精准扶贫有机结合,近两年来各地渔业部门已将稻渔综合种养纳入精准扶贫重点产业项目,对参与稻渔综合种养项目的贫困农户给予产业扶贫资金支持。各地渔业主管部门主动与扶贫办衔接,制定实施方案,争取政策支持,据不完全统计,全省已落实稻田综合种养产业扶贫资金5000多万元。我省从2016年开始,从中央财政渔业油价补贴资金中调整出一部分资金用于扶持渔业生产发展,其中一项就是用于支持发展稻渔综合种养,重点扶持稻渔综合种养殖企业、合作社与养殖专业户。我们在衡山县、望城区、南县、华容县等地开展多模式办点示范,各市州和县市区也都加大对稻田综合种养示范推广。2016年11月,为促进稻渔综合种养技术交流,省水产学会、省农学会联合在南县主办“2016年湖南稻田生态种养模式与技术学术交流研讨会”,会议围绕稻渔综合种养模式与技术,进行了专题报告、政策解读、技术交流和实例分享等交流与探讨。省畜牧水产局还组织专家编写了《稻渔综合种养主要模式与技术》,免费发放到各县市区。对衡山县、资兴市2016年2000亩稻渔共生综合种养基地建设项目,国家分别给予了300万元的资金扶持。全省稻田综合种养发展迅速,涌现了一批好典型。南县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稻虾产业发展,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稻虾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对集中连片300亩以上的,每年按30元/亩的标准给予奖励,同时开展稻田养虾保险试点,每亩保费50元,养殖户自出25元,政府补贴25元,有效调动了农民发展稻田种养的积极性,今年该县投保面积达6万多亩,稻田综合种养面积达24万亩。2016年全省新增稻田综合种养面积100多万亩。

  4、促进小龙虾深加工,形成完整产业链,提升附加值和生产加工能力,促进出口。湖南是渔业大省,但不是渔业强省,水产品加工一直来是我省渔业发展的短板。为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的“创新财政资金使用方式,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精神,大力推进渔业一二三产业融合,狠抓品牌建设。在水产品深加工上采取政府和企业共同投入、两条腿走路、双轨并行的政策,使我省渔业强长板,补短板,由渔业大省转变为渔业强省。下一步,我们将针对水产品深加工开展深入调研,并积极争取农业部和省政府政策资金支持;与顺祥食品有限公司共同推动“中国小龙虾养殖加工研发中心”工作,构建小龙虾全产业链深加工与质量保障技术体系,力争将“中心”建设成为我省小龙虾深加工的示范性产业基地。

  感谢您长期来对加快推进我省现代渔业发展做出的积极贡献,诚请您今后一如既往关心和支持我们的工作。

     湖南省农业委员会   

    2017年5月5日    

  (联系人:湖南省畜牧水产局;联系电话:0731-89833319)

关于加快培育小龙虾扶贫产业 建立洞庭湖区苗种繁育基地的建议

105595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