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农业厅关于审定通过农作物不育系品种和登记农作物品种的通告
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六届六次主任委员会会议审定通过了“隆科638S”等6个水稻、玉米、油菜不育系,登记了“嫩早1号”等21个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现予以通告。
附件:1.2014年审定通过的主要农作物不育系品种名称
2.2014年登记的非主要农作物品种名称
3.2014年审定通过的主要农作物不育系品种简介
4.2014年登记的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简介
附件1
2014年审定通过的主要农作物不育系品种名称
作物种类 |
审定编号 |
品种名称 |
页 码 |
水稻 |
湘审稻2014022 |
隆科638S |
5 |
湘审稻2014023 |
晶4155S |
6 | |
湘审稻2014024 |
T91S |
7 | |
玉米 |
湘审玉201009 |
C543 |
8 |
油菜 |
湘审油2014005 |
317A |
9 |
湘审油2014006 |
167A |
10 |
附件2
2014年登记的非主要农作物品种名称
作物种类 |
登记编号 |
品种名称 |
页 码 |
南瓜 |
XPD001-2014 |
嫩早1号 |
11 |
菜薹 |
XPD002-2014 |
五彩翠薹1号 |
12 |
XPD003-2014 |
五彩红薹4号 |
13 | |
黄瓜 |
XPD004-2014 |
蔬研白绿 |
14 |
XPD005-2014 |
蔬研12号 |
15 | |
甜瓜 |
XPD006-2014 |
湘甜瓜7号 |
16 |
XPD007-2014 |
湘甜瓜9号 |
17 | |
紫云英 |
XPD008-2014 |
湘紫1号 |
18 |
XPD009-2014 |
湘紫2号 |
19 | |
柑橘 |
XPD010-2014 |
湘科3号脐橙 |
20 |
芒 |
XPD011-2014 |
湘南荻1号 |
21 |
XPD012-2014 |
湘南荻2号 |
22 | |
鱼腥草 |
XPD013-2014 |
紫韵 |
23 |
苎麻 |
XPD014-2014 |
湘饲纤兼用苎1号 |
24 |
XPD015-2014 |
湘饲苎2号 |
25 | |
XPD016-2014 |
中苎3号 |
26 | |
苦瓜 |
XPD017-2014 |
春丰 |
27 |
XPD018-2014 |
春悦 |
28 | |
豇豆 |
XPD019-2014 |
长豇101 |
29 |
XPD020-2014 |
詹豇215 |
30 | |
绿豆 |
XPD021-2014 |
浏阳河1号 |
31 |
附件3
2014年审定通过的主要农作物不育系品种简介
审定编号:湘审稻2014022
作物种类:水稻
品种名称:隆科638S
选育单位:湖南亚华种业科学研究院
品种来源:湘陵628S×C815S
已往审定情况:无
特征特性:该品种属中籼型温敏两用核不育系。湖南春播播始历期103~109天,夏秋播播始历期80~90天,主茎叶片数15.3叶左右,株高91.8厘米,株型紧凑,茎秆粗壮,叶色深绿,叶片直立,叶鞘秆绿色,分蘖早,分蘖力较强,剑叶直立,剑叶长而宽,谷长粒型,长宽比2.9,颖壳绿色,稃尖、柱头均无色,部分谷粒有顶芒,单株分蘖12~14个,成穗8~9个,成穗率65%以上,穗长22.9厘米,每穗总颖花数200个左右,千粒重25克左右。不育期不育株率100%,不育度100%,花粉败育为典败型或无花粉型,育性转换的临界温度低于23.5℃,不育性稳定。穗包颈粒率13.8%左右,对“九二0”敏感。不喷“九二0”情况下,柱头总外露率78.3%,其中双边外露率51.5%,柱头大,活力强。午前花率86%以上,异交结实率40%以上,配合力强。抗性:苗叶瘟3级,穗瘟5级,白叶枯病5级。米质:糙米率78.9%,精米率68.6%,整精米率65.2%,粒长6.3毫米,长宽比2.7,垩白粒率20%,垩白度2.4%,透明度3级,碱消值3.0级,胶稠度88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2.4%。
繁制技术要点:严格按两用核不育系核心种子和原种生产操作规程进行不育系核心种子和原种生产。海南冬繁,选好隔离区,11月1日播种,4.5叶移栽,插植密度20厘米×20厘米,单本,看苗多次施肥。制种基地宜选择在北纬26度以南,海拔300米以下地区,育性敏感期安排在7月下旬至8月上旬,抽穗扬花期选择在气温温和、雨水少的时段和区域。“九二O”始喷指标40~50%,每亩喷施8~10克。
审定意见:该不育系达到审定标准,通过审定。注重核心不育株的筛选和核心种子的生产。
审定编号:湘审稻2014023
作物种类:水稻
品种名称:晶4155S
选育单位:湖南亚华种业科学研究院
品种来源:湘陵628S×Y58S
已往审定情况:无
特征特性:属中籼型温敏两用核不育系。湖南春播播始历期100天左右,夏播播始历期75天左右,主茎叶片数13.2叶左右,株高73.5厘米,株型紧凑,茎杆粗细适中,剑叶挺直,短而窄,叶片绿色,叶鞘、叶耳、稃尖均无色。分蘖力强,单株分蘖14~15穗,成穗10个左右,穗长23.5厘米左右,每穗总颖花数132个左右,谷中长粒形,长宽比2.7,千粒重23.0克。不育期不育株率与不育度均为100%,花粉败育为典败型或无花粉型,育性转换起点温度23.5℃以下,不育性稳定。颖壳淡绿,少数谷粒有顶芒。穗包颈粒率30%左右,对“九二0”较敏感。不喷“九二0”情况下,柱头外露率78%左右,其中双边外露率52%左右,柱头较大,生活力较强。午前花75%以上,异交结实率45%左右。配合力强。抗性:苗叶瘟3级,穗颈瘟5级,白叶枯病5级。米质:糙米率79.2%,精米率69.3%,整精米率67.3%,粒长5.8毫米,长宽比2.6,垩白粒率27%,垩白度2.2%,透明度2级,碱消值6.0级,胶稠度 82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3.0%。
繁制技术要点:严格按两用核不育系核心种子和原种生产操作规程进行不育系核心种子和原种生产。海南冬繁:选好隔离区,除尽落粒谷。11月5~10日播种,4.5叶移栽,插植密度16.5厘米×20厘米,单本,看苗多次施肥。本地冷灌繁殖:选低冷水资源充足的冷灌繁殖基地,3月中下旬播种,稀播培育壮秧,小苗移栽,培育整齐一致的群体。当全田30%的主茎幼穗分化进入4期末开始用19~21℃低温水串灌,冷灌至全田有效茎蘖剑叶全展为止。制种基地宜选择在北纬26度以南,海拔300米以下地区,育性敏感期安排在7月下旬至8月上旬,抽穗扬花期选择在气温温和、雨水少的时段和区域。“九二O”始喷指标为30%,每亩喷施10~15克。
审定意见:该不育系达到审定标准,通过审定。注重核心不育株的筛选和核心种子的生产。
审定编号:湘审稻2014024
作物种类:水稻
品种名称:T91S
选育单位:湖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品种来源:Y58S/1103S
已往审定情况:无
特征特性:该品种属籼型光温敏不育系。湖南春播播始历期90天左右,夏播播始历期65天左右。株高70.5~90
产量表现:一般每亩繁殖产量260公斤左右。
繁制技术要点:采用冷水串灌繁殖时在幼穗分化三期到六期保持深水串灌,水层深度10~15厘米,水温保持18~22℃;自然短日低温繁殖时,要求在幼穗分化四期到六期有稳定短日低温条件,即日照长度为11.5~12小时,日平均气温20~22℃。海南冬繁时敏感期一般安排在2月上、中旬。制种基地宜选择在北纬26度以南、海拔300米以下隔离条件好的地区,育性敏感期应安排在7月下旬~8月上旬。抽穗扬花期应选择气温温和、雨水少的时段和地区;制种时“九二O”喷施量以每亩15~20克为宜。
审定意见:该不育系达到审定标准,通过审定。注重核心不育株的筛选和核心种子的生产。
审定编号:湘审玉2014009
作物种类:玉米
品种名称:C543
选育单位:湖南农业大学
品种来源:自交系543中的自然变异株
已往审定情况:无
特征特性:该不育系属玉米三系C型不育系。花粉败育彻底,为无花粉类型。生育期属中熟偏迟熟类型,长沙3月底春播全生育期120天左右,7月底秋播全生育期110天左右。幼苗叶鞘紫色,株型半紧凑。株高155厘米左右,穗位高75厘米左右,叶片数18片左右,果穗短筒形,穗长14厘米左右,穗粗4厘米左右,穗行数12行左右,行粒数26粒左右,籽粒半硬粒形,黄色,轴红色,百粒重28克左右。抗性:经湖南省植物保护所田间接种鉴定,抗大、小斑病和茎腐病,中抗纹枯病。品质:籽粒粗蛋白质10.45%,粗脂肪4.50%,粗淀粉72.60%,赖氨酸0.31%。
产量表现:一般每亩繁殖产量200公斤左右。
繁殖技术要点:不育系C543与保持系C543需隔离繁殖。湖南春繁直播一般在三月中下旬至四月初播种,秋繁一般在7月中下旬播种。不育系与保持系行比3~5∶1,种植密度每亩4500~5000株。施足基肥,每亩施三元(15∶15∶15)复合肥40公斤左右,适施苗肥,每亩施尿素5~10公斤,在大喇叭口期每亩施用尿素10~15公斤、氯化钾5~8公斤作穗肥。苗期主要防治蝼蛄和地老虎等地下害虫,大喇叭口期防治玉米螟,湿度大的地方注意防治纹枯病。苗期、吐丝期和成熟期根据典型性状严格去杂。
审定意见:该不育系通过审定。
审定编号:湘审油2014005
作物种类:油菜
品种名称:317A
选育单位:湖南省作物研究所
品种来源:16A×317
已往审定情况:无
特征特性:属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花蕾细长,花瓣分离、花药明显退化,花囊少或无花粉,雄雌蕊长度比0.70左右。苗期叶色浅绿色、叶圆柄短,绿叶数多,苗期生长势强。生育特性为中熟类型,9月下旬~10上旬播种,次年3月下旬开花。在1.2万株左右的种植密度下,平均株高约1.7米、分枝数8~9个、单株角果数250~300个、每角粒数约22粒。植株生长一致,茎秆坚硬,抗倒和抗病能力较强。芥酸含量0%,硫苷含量26.55微摩尔/克饼,含油量39.02%。
繁殖技术要点:317A在湖南省山区隔离繁殖,繁殖隔离要求1500米以上,适宜播种期为9月中旬到10月中旬,父、母本同期播种,行比1∶3,育苗移栽苗龄期30~35天,种植密度为每亩6000株左右。施足基肥,早施苗肥。每亩施用总氮6~8公斤,氮、磷、钾比2∶1∶1,每亩施硼肥1.0公斤。整个生育期注意抗旱排渍,抓好病虫害防治工作。在苗期、花蕾期、初花期和角果期分次严格去杂去劣。接近终花时割除父本。种子分户单收、单晒和单藏,特别注意避免机械混杂,经鉴定后淘汰不合格的种子。
审定意见:该不育系达到审定标准,通过审定。
审定编号:湘审油2014006
作物种类:油菜
品种名称:167A
选育单位:湖南省作物研究所
品种来源:16A×(16B×17B)
已往审定情况:无
特征特性:属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全生育期约210天,为中熟偏早的不育系类型,花蕾细长,花药乳白色,雄蕊长度约5.9毫米,雌蕊长度约7.8毫米,雄雌蕊长度比0.64,不育性状稳定。苗期叶色浓绿,叶柄较短,2~3对对生裂叶,叶片斜生紧凑,生长势中等。平均株高1.63米,分枝数7~8个,单株角果数253个左右、每角粒数约20粒,千粒重3.75克。抗倒、抗病能力较强。芥酸含量0,硫苷含量26.56微摩尔/克饼,含油量44.21%。
繁殖技术要点:167A在湖南省山区隔离繁殖,隔离区1500米以内不种植十字花科作物。适宜播种期为9月中旬到10月中旬,父、母本同期播种,行比1∶3为宜,移栽种植密度为每亩6000株左右。施肥量以N素6公斤/亩为宜,注意N、P、K的平衡搭配,以重施底肥,看苗施苗肥、早施腊肥为原则,底肥中加入硼砂1~2公斤。苗期至初花前,根据父母本形态特征多次除杂。完全终花前割除父本,严防混杂。成熟期及时收获。做好田间除杂草、防病虫害、清沟排水等管理工作。
审定意见:该不育系达到审定标准,通过审定。
附件4
2014年登记的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简介
登记编号:XPD001-2014
作物种类:南瓜
品种名称:嫩早1号
选育单位:湖南省蔬菜研究所
品种来源:78P4-3-2-1-2-3×8P2-1-3-3-1-2
已往登记情况:无
特征特性:早熟,春播从定植到始收38天左右,秋播从播种到始收35天左右。植株茎蔓生,生长势强,主蔓长350厘米,叶绿色,叶长约35厘米,叶宽约22厘米,主蔓第一雌花节位8~11节,一般隔2~3节1雌花,有时连续2节着生雌花,花冠黄色。嫩瓜高圆形、嫩绿色,单瓜重500克左右,瓜肉黄白色,脆嫩肉厚,膨大速度快,品质好,采摘期长。种子黄白色,椭圆形。种子较大,千粒重122克。耐寒性强,对瓜类白粉病和枯萎病抗性较强。
产量表现:一般每亩嫩瓜产量3000公斤左右。
栽培技术要点:适宜作春季保护地、露地早熟栽培。一般2月底至3月上旬播种,每亩大田用种量180克左右。双膜覆盖(地膜加小拱棚膜)营养钵或营养块育苗,人字架栽培,参考株距50~60厘米,畦宽(包沟)1.5米,栽两行,每亩栽1500~1700株。施足基肥,每亩施饼肥100公斤,优质复合肥50公斤。瓜苗定植后浇一次压蔸水。定植成活后须及早用稀薄粪水或尿素浇施提苗肥。倒蔓时及时扦插竹杆,引蔓、绑蔓,双蔓整枝法只留主蔓和基部一条侧蔓,其余侧枝全部整除。也可只留主蔓,基部侧枝全部整除。早春低温时期,雌花先于雄花开放,可用20~25ppm浓度的2、4-D溶液涂抹雌花花冠或瓜柄,或用“国光”坐瓜灵或“布谷鸟”防化瓜授粉胶囊配制液喷雾当天开放的南瓜雌花,也可采摘同期生长的西葫芦雄花涂花。一般每株可连续采瓜6~12个。
登记意见:该品种达到登记标准,同意登记。适宜于我省种植。
登记编号:XPD002-2014
作物种类:菜薹
品种名称:五彩翠薹1号
选育单位:湖南省蔬菜研究所
品种来源:CMS2002-29×6127-1-4-1-8-2
已往登记情况:无
特征特性:早熟,从播种到20%主薹采收60天左右。株高约45厘米,开展度约45厘米。菜薹绿色有少量蜡粉,味甜,口感品质好。薹粗约1.8厘米,薹生叶呈长三角形,薹叶长12厘米,宽约5厘米,叶柄长12厘米。侧薹多而整齐。较耐热、耐寒,较抗霜霉病、病毒病。
产量表现:一般每亩菜薹产量1800公斤左右。
栽培技术要点:一般8月下旬~9月上旬播种,每亩大田约需种子25克。营养钵或穴盘育苗,或选择前茬未栽培过十字花科类作物、肥沃且排灌条件好的地块作苗床,在覆盖遮阳网的大棚内育苗。苗期适当间苗以免拥挤成徒长苗、高脚苗,苗龄控制在20天~25天。选肥沃、排灌方便、非字花科蔬菜连作田块栽植,深沟窄畦,株行距30厘米×50厘米。选阴天下午定植为宜,定植后马上浇定根水。施足基肥,每亩可施腐熟猪牛粪2000公斤~3000公斤、45%复合肥50公斤,结合整地时施入。移栽后视苗情再追肥2~3次。及时防治菜蚜、菜粉蝶、菜蛾、斜纹夜蛾、菜螟、黄条跳甲和猿叶虫等。菜薹30厘米左右时及时采收,注意切口略倾斜,以免积水腐烂。
登记意见:该品种达到登记标准,同意登记。适宜于我省种植。
登记编号:XPD003-2014
作物种类:菜薹
品种名称:五彩红薹4号
选育单位:湖南省蔬菜研究所
品种来源:CMS402-3-3×H12-1-1-1
已往登记情况:无
特征特性:中熟,从播种到20%主薹采收70天左右。菜薹紫红色有少量蜡粉,薹粗约1.8厘米,薹生叶呈长披针形,薹叶较小。侧薹多而整齐,色泽均匀鲜艳,商品性好。较抗霜霉病、病毒病,耐软腐病。
产量表现:一般每亩菜薹产量2600公斤左右。
栽培技术要点:长沙地区一般于8月中下旬~9月上旬播种,每亩用种量25克。育苗移栽,每平米苗床播种0.7~1
登记意见:该品种达到登记标准,同意登记。适宜于我省种植。
登记编号:XPD004-2014
作物种类:黄瓜
品种名称:蔬研白绿
选育单位:湖南省蔬菜研究所
品种来源:BL×H203
已往登记情况:无
特征特性:早熟强雌性黄瓜杂交种。植株生长势旺盛,叶色淡绿,中等大小,侧枝发生较少。主蔓结瓜为主,单性结实,连续座果能力强。第1雌花节位3~4节,雌花率90%。瓜短筒形、浅绿白色间黄色条纹,有光泽,刺稀瘤小,白刺,瓜把短,瓜条顺直,心腔小,具有黄瓜固有香味,瓜长20~25厘米,瓜粗3厘米左右,单瓜重250克左右。较耐低温,较抗霜霉病和疫病,适宜春保护地及露地栽培。
产量表现:一般每亩前期产量1903公斤,总产量4352公斤。
栽培技术要点:湖南春季在塑料大棚、地膜加小拱棚等保护设施下作早熟促成栽培时,于元月中下旬至2月上旬播种,温床育苗,2月下旬至3月上旬移栽于大棚。露地栽培于2月下旬至3月上旬播种,每亩用种量150克,温床或冷床育苗,4月上旬移栽大田。黄瓜忌连作,应选择肥沃、排灌方便、2~3年内未种植过瓜类作物的砂壤土栽培。栽培密度:1.4米开沟作畦,株距30厘米,每亩栽3000株。本品种需肥水较多,一般基肥每亩用腐熟农家肥或厩肥5000公斤、复合肥80公斤、磷肥30~50公斤,中后期加大肥水量,采收一次瓜及时追一次肥水,并进行叶面追肥。瓜秧开始抽蔓时,应打掉7节以下的全部侧枝和雌花,以促进植株前期生长,保证中部瓜的正常生长及形状顺直。后期当植株上部出现分枝时,应每一分枝留2叶1瓜去尖。加强病虫害防治。及时采收。
登记意见:该品种达到登记标准,同意登记。适宜于我省种植。
登记编号:XPD005-2014
作物种类:黄瓜
品种名称:蔬研12号
选育单位:湖南省蔬菜研究所
品种来源:T-1-5×XY
已往登记情况:无
特征特性:植株生长旺盛,蔓生,有少量分枝,主蔓长2.2~2.6米,主蔓结瓜为主。叶呈五角形,叶色绿色,第一雌花节位3~4节,雌花率50~60%。瓜条长圆筒形,皮白色缀浅绿色条纹,白刺,瘤小而稀,心腔小,果肉厚,耐贮运,瓜长30~35厘米,单瓜重300~350克,肉质致密,白色,脆嫩,具有黄瓜固有香味。较耐低温,较抗疫病和霜霉病,适宜早春大棚早熟促成栽培或春季早熟栽培。
产量表现:一般每亩前期产量1766公斤,总产量3720公斤。
栽培技术要点:湖南春季在塑料大棚、地膜加小拱棚等保护设施下作早熟促成栽培时,于元月中下旬至2月上旬播种,温床育苗,2月下旬至3月上旬移栽于大棚。露地栽培宜于2月下旬~3月上旬播种,每亩用种量150克。温床或冷床育苗,4月上旬移栽大田。参考株行距:1.4米开沟作畦,畦宽1米,沟宽40厘米,沟深30厘米,双行单株定植,株距30厘米,每亩栽3000株。施足基肥,每亩可施堆肥2000~3000公斤,饼肥50~100公斤,钾肥30~50公斤,磷肥50~100公斤。及时追肥,进入采果期后,每采收一次应追肥一次。及时搭架和采收,瓜蔓长30厘米时,搭人字架并及时绑蔓,为防止根瓜坠秧,促进植株生长,应适当提前采收根瓜。
登记意见:该品种达到登记标准,同意登记。适宜于我省种植。
登记编号:XPD006-2014
作物种类:甜瓜
品种名称:湘甜瓜7号
选育单位:湖南省西瓜甜瓜研究所
品种来源:E7-06-7×E9-06-9
已往登记情况:无
特征特性:早熟,全生育期84天左右,开花后27天即可采收。果实圆形,果皮绿色,单瓜重400~500克。果肉翠绿色,肉质松脆且香,口感嫩爽,果肉厚2.0厘米左右,果肉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5~17%。
产量表现:露地爬地栽培平均亩产2000公斤左右。
栽培技术要点:早春栽培2月下旬至3月初播种,电热温床育苗。秋季栽培7月中旬播种,干籽直播与育苗移栽均可。爬地栽培:畦面高0.2米,宽1.5米,沟宽0.5米,中间单行种植,株距0.6米,每亩定植800株左右,子蔓3-4蔓整枝,主蔓长到4~5叶时摘心。立式吊架栽培:双行呈“品”字形定植,株距0.4~0
登记意见:该品种达到登记标准,同意登记。适宜于我省种植。
登记编号:XPD007-2014
作物种类:甜瓜
品种名称:湘甜瓜9号
选育单位:湖南省西瓜甜瓜研究所
品种来源:E17-06-7×E5-06-4
已往登记情况:无
特征特性:早熟,全生育期80天左右。植株生长健壮,开花后25天果实即可采收。果实圆形,果皮绿色,果面覆规则隐形条纹,单瓜重500~600克。果肉翠绿色,肉质松脆且香,口感嫩爽,果肉厚2.2厘米左右。果肉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4~16%。座果性能好,较耐湿抗病,适应性强。
产量表现:露地爬地栽培平均亩产2200公斤左右。
栽培技术要点:早春栽培2月下旬至3月初播种,电热温床育苗。秋季栽培7月中旬播种,干籽直播与育苗移栽均可。爬地栽培:畦面高0.2米,宽1.5米,沟宽0.5米,中间单行种植,株距0.6米,每亩定植800株左右,子蔓3~4蔓整枝,主蔓长到4~5叶时摘心。立式吊架栽培:双行呈“品”字形定植,株距0.4~0.6米,每亩定植1800~2000株,主蔓单蔓整枝,第7~10节子蔓为预定结果部位。施足底肥,一般每亩施腐熟的优质厩肥1000公斤,菜枯50公斤,蔬菜专用复合肥(不含氯)50公斤。追肥3次:缓苗后追1次促苗肥,伸蔓后追1次伸蔓肥,结果期追1次膨瓜肥。苗期以防治猝倒病、立枯病、黄守瓜为主,移栽后前期注意防治黄守瓜、地老虎,中后期重点防治疫病、霜霉病、细菌性角斑病、白粉病、蚜虫、瓜绢螟、螨虫和白粉虱等。
登记意见:该品种达到登记标准,同意登记。适宜于我省种植。
登记编号:XPD008-2014
作物种类:紫云英
品种名称:湘紫1号
选育单位:湖南省土壤肥料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区划与农业资源
研究所
品种来源:长沙春华紫云英
已往登记情况:无
特征特性:全生育期210天左右。9月底至10月中上旬播种,盛花期在3月底至4月初,成熟期在5月22日。苗期生长健壮,生长势强,茎叶均为绿色,叶片宽大,为奇数羽状复叶,花浅紫色,总状花序,每花序7~10朵小花,顶生的最多可达31朵,排列成伞形,花萼5片,花冠蝶形。盛花期,茎粗在0.6厘米左右,单株重169.7克,株高121.4厘米,单株分枝5.6个。成熟时,每株荚果数17.0个,荚果长2.7厘米,每荚粒数5.5个,荚黑色,种子肾形,黄绿色,千粒重3.6克。抗寒、抗涝及抗病力较强。
产量表现:经多年多点试验鉴定,盛花期每亩平均生物产量1537公斤,盛花期全N含量3.5~4.0%,全磷含量0.35%左右,全钾含量3.7%左右。
栽培技术要点:适宜播种期在9月下旬至10月中下旬,稻田套种在水稻收割前10~20天,也可在10月中下旬(晚稻收获后2~3天)播种,稻田套播要结合晒田,开沟排水,待田间水落干,土壤保持湿润状态后播种,每亩播种量1.5~2公斤,播种时一定要按田定量,分畦匀播,落子均匀。在田间管理中,要开好田边的围沟,除围沟外,还应每隔5~7米开中沟,中沟与围沟相通,围沟需深破犁底层,中沟深至犁底层,沟深约20厘米。播种时每亩用过磷酸钙2.5公斤、钼肥10克拌种。低肥力水田在冬季每亩追施过磷酸钙30公斤左右,以保证紫云英对磷钾肥的需要。在多年未种植紫云英的地区,还应尽可能进行根瘤菌接种。注意防治菌核病、白粉病、蚜虫、蓟马和潜叶蝇等病虫害。
登记意见:该品种达到登记标准,同意登记。适宜于我省种植。
登记编号:XPD009-2014
作物种类:紫云英
品种名称:湘紫2号
选育单位:湖南省土壤肥料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区划与农业资源
研究所
品种来源:望城野生紫云英
已往登记情况:无
特征特性:全生育期为205天,盛花期在3月底至4月初。苗期生长健壮,生长势强,茎叶均为绿色,叶片宽大,为奇数羽状复叶,花浅紫色,总状花序,每花序7~11朵小花,顶生的最多可达28朵,排列成伞形,花萼5片,花冠蝶形。盛花期,茎粗0.6厘米左右,单株重109.7克,株高102.5厘米,单株分支5.1个。成熟时,每株荚数19个,荚穗长3.1厘米,每荚穗粒数5.7个,荚黑色,种子肾形,黄绿色,千粒重3.1克。抗寒、抗涝及抗病力较强。
产量表现:经多年多点试验鉴定,盛花期每亩平均生物产量1453公斤,盛花期全N含量2.9~3.6%,全磷含量0.31~0.38%,全钾含量3.1~4.1%。
栽培技术要点:适宜播种期在9月下旬至10月中下旬,稻田套种在水稻收割前10~20天,也可在10月中下旬(晚稻收获后2~3天)播种,稻田套播要结合晒田,开沟排水,待田间水落干,土壤保持湿润状态后播种,每亩播种量1.5~2公斤,播种时一定要按田定量,分畦匀播,落子均匀。在田间管理中,要开好田边的围沟,除围沟外,还应每隔5~7米开中沟,中沟与围沟相通,围沟需深破犁底层,中沟深至犁底层,沟深约20厘米。播种时每亩用过磷酸钙2.5公斤、钼肥10克拌种。低肥力水田在冬季每亩追施过磷酸钙30公斤左右,以保证紫云英对磷钾肥的需要。在多年未种植紫云英的地区,还应尽可能进行根瘤菌接种。注意防治菌核病、白粉病、蚜虫、蓟马和潜叶蝇等病虫害。
登记意见:该品种达到登记标准,同意登记。适宜于我省种植。
登记编号:XPD010-2014
作物种类:柑橘
品种名称:湘科3号脐橙
选育单位:湖南省农业科学院、宜章县宜众果业园
品种来源:纽荷尔脐橙芽变株系
已往登记情况:无
特征特性:树势较强,树姿开张。在湘南地区3月中旬萌芽,3月中下旬至4月上旬抽生春梢,4月中下旬开花,花期10~12天。春、夏、秋梢均可成为结果母枝,但以春、秋梢为主,成年树春梢结果母枝占82.5%,果实成熟期在11月下旬。果实近圆形,果面较光滑,深橙黄或橙红色,肉质细嫩而脆,化渣,酸甜适度,风味好。果实纵径8.1厘米,横径7.9厘米,果形指数1.01,单果重248~287克,果皮厚0.45~0.58厘米,可食率为70.38~75.59%。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11.9~14.5%,总糖含量8.18~11.79毫克/毫升,VC含量52~70.6毫克/100克果肉,固酸比7.75~12.32。
产量表现:定植后第三年开始结果,5年生树平均亩产1157.1公斤。
栽培技术要点:选择坡度25度以下,土层深厚的缓坡地或平地撩壕改土,整梯建园。采用无病毒容器苗,春秋两季定植,定植密度3米×4米或3米×5米。埋足基肥,多施有机肥,幼树多施促梢壮梢肥,结果树重施壮果采果肥。注意整形修剪,培植形成圆头形树形。摘除夏梢,促发春、秋梢。谢花后前期保果,后期疏果,及时疏除无用果。综合防治病虫害,冬季清园消毒,春季早防,夏季及时防治,实行生物防治。
登记意见:该品种达到登记标准,同意登记。适宜于我省种植。
登记编号:XPD011-2014
作物种类:芒属能源植物
品种名称:湘南荻1号
选育单位:湖南农业大学
品种来源:野生资源种内杂交
已往登记情况:无
特征特性:根状茎:茎秆基部产生少许横走根状茎,常位于10~20厘米土层中。次年横走根状茎顶芽直接出土长成地上茎。气生根:秆基部生出多数须根,一般13~52枚。茎秆:茎秆高大粗壮,直立。高4.0~4.5米,直径0.8~1.2厘米。叶:披针形,面积宽大,叶长98~112厘米,叶宽3.2~4.1厘米,秋季落叶。节:节多数,15~30节。花序:孪生小穗组成的总状花序构成大型圆锥型花序,花序分枝多数,花序长20~25厘米。小穗长5毫米,基盘有0.8~1.3厘米长丝状柔毛,成熟后易脱落。种子:黑褐色,长椭圆型,长2.0~2.2毫米,宽0.5~0.8毫米,千粒重0.28克。化学成分:木质素含量为14.86%,半纤维素含量为30.47%,纤维素含量为51.29%,总灰分含量为1.94%。全生育期:280~283天,每年2月下旬或3月上旬返青,10月进入花果期,11月下旬种子成熟。
产量表现:省生产试验平均每亩干物质产量1630公斤。
栽培技术要点:育苗时间一般选择母株营养生长旺期,即每年6月中旬至7月上旬。用枝剪将母株茎秆带芽茎段剪断成5~10厘米。播种时做到种茎均匀排列,播种方式为茎段平铺,播种深度5厘米左右,播种后再撒播一层过筛细土或细砂覆盖,浇水。株高15~20厘米时移栽,栽培密度一般为0.75米×0.75米,每亩1000~1200株实生苗。每年12月中下旬可以收割,此时自然含水量最低。收获时全株砍倒,打捆。自然风干,备用。
登记意见:该品种达到登记标准,同意登记。适宜于我省种植。
登记编号:XPD012-2014
作物种类:芒属能源植物
品种名称:湘南荻2号
选育单位:湖南农业大学
品种来源:野生资源种内杂交
已往登记情况:无
特征特性:根状茎:茎秆基部产生少许横走根状茎,常位于10~20厘米土层中。次年横走根状茎顶芽直接出土长成地上茎。气生根:秆基部生出多数须根,一般20枚以上。茎秆:茎秆高大粗壮,直立。高4.5~5.5米,直径1.5~2.5厘米。叶:披针形,面积宽大,最大叶长90~115厘米,最大叶宽2.8~4.0厘米,秋季落叶。节:节多数,30~50节。花序:孪生小穗组成的总状花序构成大型圆锥型花序,花序分枝多数,花序长25~45厘米。小穗长5毫米,基盘有1.2~1.5厘米长丝状柔毛,成熟后易脱落。种子:黑褐色,长椭圆型,长2.2~2.5毫米,宽0.5~0.8毫米,千粒重0.33克。化学成分:木质素含量为20.51%,半纤维素含量为27.51%,纤维素含量为45.32%,总灰分含量为2.07%。全生育期:286~288天,每年2月下旬或3月上旬返青,10月进入花果期,11月下旬种子成熟。
产量表现:省生产试验平均每亩干物质产量1849公斤。
栽培技术要点:育苗时间一般选择母株营养生长旺期,即每年6月中旬至7月上旬。用枝剪将母株茎秆带芽茎段剪断成5~10厘米。播种时做到均匀种茎均匀排列,播种方式为茎段平铺,播种深度5厘米左右,播种后再撒播一层过筛细土或细砂覆盖,浇水。株高15~20厘米时移栽,栽培密度一般为0.75米×0.75米,每亩栽1000~1200株实生苗。每年12月中下旬可以收割,此时自然含水量最低。收获时全株砍倒,打捆。自然风干,备用。
登记意见:该品种达到登记标准,同意登记。适宜于我省种植。
登记编号:XPD013-2014
作为种类:鱼腥草
品种名称:紫韵
选育单位:湖南农业大学
品种来源:野生鱼腥草系统选育而成
已往登记情况:无
特征特性:该品种生长旺盛,植株高大。多年生草本,植株茎直立,分枝数较多,地上茎粗壮,圆形,直径为2.9±0.6毫米,节间长;生长早期(萌芽至始花期)色彩鲜艳,地上部为紫红色,生育后期变绿。株型较紧凑,高约30~100厘米,全株有浓烈的鱼腥味。地下茎匍匐蔓延,白色,圆形,直径为2.8±0.6毫米,节间明显,每节着生须根和芽;地下茎萌发力强。单叶互生,光滑,基部心形先端急尖狭长;叶较厚,叶面绿紫色,叶背紫红色;具柄,叶脉紫红,叶背叶脉上有明显茸毛;托叶膜质边缘有长绒毛,基部与叶柄合生,上部分离;穗状花序,基部着生4片花瓣状白色苞片;花小而密,花序(含花柄)长约2.1~3.8厘米,淡黄色;雄蕊3,长于子房,花丝下部与子房合生;花期5~9月。蒴果顶裂;种子卵形,有条纹;成熟时为黑色。挥发油含量≥0.04%(蒸馏法提取),甲基正壬酮≥289.7微克/克,α-松油醇≥4.486微克/克,乙酸龙脑酯≥35.21微克/克,4-萜烯醇≥7.805微克/克。
产量表现:一般平均亩产2400公斤。
栽培技术要点:选择土层深厚、肥沃疏松、湿润、略带沙质的微酸性土壤,用地下茎进行无性繁殖。应选择粗壮、无虫口、无病害、无损伤的种茎,从节间剪成20厘米左右的小段,每段3~5个节,一般每亩用种茎30~50公斤。作畦开沟条播,畦宽1.8~2.0米、高15~20厘米,畦间开深20厘米左右的排水沟。播种深度约10厘米,种茎株距为10~15厘米,行距为30~40厘米。基肥一般每亩施腐熟有机肥2000~2500公斤,复合肥80~100公斤,齐苗和地上部分生长旺盛时期,追肥2~3次,每次每亩追施清粪水或沼液400公斤,尿素3公斤左右。播种到出苗期间保持土壤含水量85~95%,出苗后经常保持土壤含水量80%。夏季注意抗旱灌溉,保持田间湿润。不宜连作,需1~2年与水稻、莲、茭白等水生作物换茬轮作。每年10~12月播种移栽,来年6~10月采收地上部分,10月以后采收地下部分。早春出苗后,注意人工及时去除杂草,及时防治病虫害。一般在6~10月采收,此时鱼腥草处于花期,有效化学成分含量高,药用价值好。
登记意见:该品种达到登记标准,同意登记。适宜于我省种植。
登记编号:XPD014-2014
作物种类:苎麻
品种名称:湘饲纤兼用苎1号
选育单位:湖南农业大学
品种来源:咸丰大叶绿
已往登记情况:无
特征特性:中根丛生型,可饲草和纤维兼用。生长旺盛,发蔸再生能力强,耐刈割。株型紧凑,茎秆绿色稍细,麻皮薄。叶片多,叶片呈长椭圆形、绿色、表面皱纹少,叶柄绿色,叶片互生。作饲草用生育期270天左右,一年收获10次,收获时株高51.9厘米,叶茎比1.3,粗蛋白含量22.5%,粗纤维含量18.5%,粗脂肪含量6.5%,灰分13.6%,P含量0.4%,Ca含量3.6%。作纤维用生育期270天左右,一年收获3次,一般在黑杆1/2 ~2/3时收获,株高162.2厘米,茎粗7.5毫米,皮厚0.77毫米,有效株率72.2%,鲜皮出麻率14.2%,含胶量28.6%,纤维支数2395.1支。适应性较好,在亚热带地区能较好的生长和收获,常用扦插繁殖。抗病性较强。
产量表现:作饲草用平均亩产8795公斤,作纤维用平均纤维亩产173.3公斤。
栽培技术要点:湖南各地可在4月15日~10月10日栽种。根据土壤的肥水条件,一般每亩定植2500~3000株。栽种时施足基肥,每亩施有机肥5000~10000公斤或复合肥250公斤。当麻株高1米以上时可破杆刈割。饲料用第一次刈割后每亩及时追施尿素10公斤,在下一次收获前5~7天每亩追施孕芽肥尿素3公斤。冬培在12月下旬进行,要中耕20厘米以上,每亩施有机肥5000~10000公斤或复合肥150公斤,然后培土。麻园四周要沟渠通畅,防止积水使麻蔸受渍害。第二年4月上中旬可以第一收获,收获高度45~60厘米左右,以55厘米左右为佳,留茬高度5~10厘米,一年收获8~10次。每次刈割后每亩施复合肥150公斤,尿素10公斤。纤维用在苎麻冬培时施冬培肥并培土,一般施肥量占全部施肥量的50%,每亩施土杂肥5000公斤、磷肥50公斤、粪水2000公斤作越冬肥,并加入肥泥把麻头全部覆盖。头季麻中耕除草2~3次,二、三季麻中耕1~2次。季季追肥,头麻追肥2~3次,二、三麻追肥1次,每亩施尿素10公斤左右即可,以促进苗齐苗壮,提高有效分蘖数。
登记意见:该品种达到登记标准,同意登记。适宜于我省种植。
登记编号:XPD015-2014
作物种类:苎麻
品种名称:湘饲苎2号
选育单位:湖南农业大学
品种来源:邵阳12号
已往登记情况:无
特征特性:中根散生型。生长旺盛、快速,发蔸再生能力强,耐刈割。株型紧凑,茎秆绿色,叶片多,叶茎比较大,年生物产量高。适应性较好,在亚热带地区能较好的生长和收获。常用扦插繁殖,3月返青,4月中旬即可第一次收获。栽培过程中注意水分条件即可获得较高的产量。
产量表现:一般每亩产量8263公斤,每亩干物质产量1087~1240公斤。
栽培技术要点:湖南各地可在4月15日~10月10日栽种,根据土壤的肥水条件,每亩定植2500~3000株。栽种时施足基肥,每亩施有机肥5000~10000公斤或复合肥150公斤。当麻株高1米以上时可破杆刈割。第一次刈割后每亩及时追施尿素10公斤,以后在每次收获前5~7天每亩追施孕芽肥尿素0.3公斤。冬培在12月下旬进行,要中耕20厘米以上,每亩施有机肥5000~10000公斤或复合肥150公斤,然后培土。麻园四周要沟渠通畅,防止积水使麻蔸受渍害。第二年4月中下旬可以第一收获,收获高度45~60厘米左右,以55厘米左右为佳,留茬高度5~10厘米,一年收获8~10次。每次刈割后每亩施复合肥150公斤,尿素10公斤。
登记意见:该品种达到登记标准,同意登记。适宜于我省种植。
登记编号:XPD016-2014
作物种类:苎麻
品种名称:中苎3号
选育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所
品种来源:厚皮种S2×玉山麻S2
已往登记情况:无
特征特性:植株挺拔,茎杆粗壮,上下均匀一致。分株能力中等强,无效分株少,群体结构整齐协调。株高185~205厘米,茎粗1.0~1.3厘米。叶片椭圆形,叶色深绿,主叶脉红色,叶面皱纹多,叶柄红色,有托叶,微红,夹角小,叶片分布均匀,冠层结构合理。麻骨微红色。原麻青白色,锈脚少,含胶量低,品质优良。在长江流域一般3月中上旬出苗,雄蕾现蕾期为9月上旬,雌蕾现蕾期为9月中下旬,种子11月下旬成熟,但随年份间气温的不同略有变化。雌花红色,果穗长10~15厘米,种子黄褐色,千粒重0.052克,结实量较少。全年三季合计工艺成熟期185天,其中头麻70天、二麻50天、三麻65天。纤维支数2443公支。抗逆性较强。
产量表现:2007~2009年多点试验平均亩产191.55公斤。
栽培技术要点:宜在5月上旬至中旬移栽,每亩栽2200~2600株。7月底或8月初选在下雨前破杆。冬培每亩施农家有机肥1500~2000公斤或高效复合肥20公斤,深中耕15厘米左右,在麻蔸上盖土以不见麻蔸为宜。每季麻生长前期适时追施速效氮肥,一般每亩施尿素20公斤,中后期施适量的速效钾肥。及时杀灭苎麻夜蛾和蛱蝶幼虫。麻株黑杆1/2~2/3期收获为宜。
登记意见:该品种达到登记标准,同意登记。适宜于我省种植。
登记编号:XPD017-2014
作物种类:苦瓜
品种名称:春丰
选育单位:长沙市蔬菜科学研究所
品种来源:K012×K058
已往登记情况:无
特征特性:早中熟苦瓜品种。植株蔓生,生长势强,主蔓第10节左右着生第一雌花,雌花节率高,节成性好,连续座果能力强。果实中长棒形、翠绿色,瓜条肩平尾钝,整齐匀称,果长24厘米左右,果宽7厘米左右,果肉厚1.2厘米左右,单果重400克左右。肉质紧实、脆爽,苦味中等,风味佳,商品性好,耐贮运。抗病性和抗逆性较强。
产量表现:一般每亩产量4200公斤左右。
栽培技术要点:忌连作,须施行3~4年轮作制。露地栽培一般于2月下旬至3月上旬播种,4月中、下旬定植。重施基肥,一般每亩施人畜粪3000公斤,菜饼150公斤,复合肥50公斤,定植缓苗后及时施稀粪水提苗。蔓长30~40厘米时,采用“一条龙”平棚架式,及时引蔓,抹除侧枝。开花前期可采用人工辅助授粉。及时防治病虫害。适时采收。
登记意见:该品种达到登记标准,同意登记。适宜于我省种植。
登记编号:XPD018-2014
作物种类:苦瓜
品种名称:春悦
选育单位:长沙市蔬菜科学研究所
品种来源:K054×K106
已往登记情况:无
特征特性:早熟苦瓜品种。植株蔓生,生长势强,主蔓第8节左右着生第一雌花,雌花节率高,节成性好,连续座果能力强。果实为长梭形、翠绿色,整齐匀称,果长28厘米左右,果宽6.5厘米左右,果肉厚1.1厘米左右,单果重450克左右。肉质紧实、脆爽,苦味中等,风味佳,商品性好,耐贮运。抗病性和抗逆性较强。
产量表现:一般每亩产量4300公斤左右。
栽培技术要点:忌连作,须施行3~4年轮作制。露地栽培一般于2月下旬至3月上旬播种,4月中、下旬定植。重施基肥,一般每亩施人畜粪3000公斤,菜饼150公斤,复合肥50公斤,定植缓苗后及时施稀粪水提苗。蔓长30~40厘米时,采用“一条龙”平棚架式,及时引蔓,抹除侧枝。开花前期可采用人工辅助授粉。及时防治病虫害。适时采收。
登记意见:该品种达到登记标准,同意登记。适宜于我省种植。
登记编号:XPD019-2014
作物种类:豇豆
品种名称:长豇101
选育单位:长沙市蔬菜科学研究所
品种来源:JD1801为母本,JD5809为父本杂交分离群体经系谱法选育而成
已往登记情况:无
特征特性:中熟豇豆品种,春播60天左右开始采收,夏秋播40~50天开始采收。植株蔓生,生长势强,叶片中等,叶色较绿,主蔓第5节左右开始结荚,持续结荚能力强。荚条嫩绿色,荚长74厘米左右,荚粗1.0厘米左右,单荚重30克左右,荚条整齐、不鼓籽、无鼠尾,耐贮运,口感脆爽,风味佳,商品性好,适合鲜食和腌渍。种子肾形,红褐色。抗枯萎病、锈病能力较强。
产量表现:一般每亩产量3200公斤。
栽培技术要点:湖南地区露地栽培一般在3月上旬至8月上旬播种,每穴播3~4粒。每亩种植4500~5500株,株距25~30厘米,行距70~75厘米。及时搭架引蔓。加强肥水管理,施足底肥,合理追肥,底肥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根据天气情况和病虫害发生特点,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进行病虫害防治,采收期严格控制农药的使用,确保豆荚质量安全。
登记意见:该品种达到登记标准,同意登记。适宜于我省种植。
登记编号:XPD020-2014
作物种类:豇豆
品种名称:詹豇215
选育单位:常德市蔬菜科学研究所
品种来源:白籽豇豆“泰豇1号”与红籽豇豆“早生王”杂交后代系统选育而成。
已往登记情况:无
特征特性:早熟品种,春季栽培播种至始收54天,夏季栽培播种至始收42~44天。植株蔓生,主蔓长2.8~3.2米,分枝2~3个,叶深绿色,花白色,第一花序节位2~3节,每一花序可结荚2条,最多4条。主侧蔓均可结荚,豆荚为淡白绿色,平均荚长80厘米,单荚重29克。荚肉肥厚,肉质脆嫩,风味好,商品性好,腌制加工或鲜食均可。鲜豆荚干物质含量10.21%,维生素C含量22.73毫克/100克鲜重,蛋白质含量42毫克/克,可溶性糖含量1.07%,纤维素含量10.86%。种子较小,肾形,种皮白色,多数种子的种皮皱裂,单荚种子数12~18粒,千粒重100~110克。中抗锈病、煤霉病,中感枯萎病。
产量表现:春季栽培平均亩产2200~2300公斤,夏秋季栽培平均亩产1800~2000公斤。
栽培技术要点:4月上旬至8月上旬均可播种,保护地栽培可适当提早或推迟,直播每亩用种量1.5公斤左右。高畦栽培,每畦播种2行,密度35厘米×70厘米,每亩播种2700穴左右,每穴定苗2~3株。整地时,每亩施入腐熟人畜粪1000~1500公斤,饼肥25公斤,三元复合肥50公斤。支架搭成“X”字形,在抽蔓期要及时引蔓上架。结荚期应加大追肥量,每隔3~5天追肥一次,以灌根为主,也可结合叶面喷施。苗期主要防治蚜虫,始花期重点防治豇豆荚螟,结荚期重点防治煤霉病、锈病、枯萎病。开花后7天左右开始采收,结荚初期每隔2天采一次,结荚盛期每天采收一次。
登记意见:该品种达到登记标准,同意登记。适宜于我省种植。
登记编号:XPD021-2014
作物种类:绿豆
品种名称:浏阳河1号
选育单位:浏阳河农业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湖南省作物研究所
品种来源:由潍绿2116系统选育
已往登记情况:无
特征特性:早熟,春播从出苗到成熟65~71天。直立型,株高60~70厘米,幼茎绿色,主茎分枝2.6个,主茎节数7.9个,小叶心脏形,叶绿色,根圆锥状,根系发达。亚有限结荚习性,豆荚成熟后呈黑褐色,不易炸荚,籽粒为长圆柱型,深绿色,有光泽。单株荚数28.5个,荚长9.5厘米,荚粒数10.0粒,千粒重54.3克。粗淀粉含量53.05%,粗蛋白质含量23.85%,粗脂肪含量1.45%。抗轮纹病和褐斑病。
产量表现:省多点试验平均亩产101公斤。
栽培技术要点:绿豆根瘤菌虽有固氮能力,但适当增施农家肥和磷、钾肥,有明显增产效果,所以整地时应一次性施优质农家肥翻入土下,有条件的地区在播种时再施磷肥和钾肥。条播行距50厘米,株距10~15厘米;穴播行距50厘米,株距20~25厘米,每穴3~4粒,播种深度3~5厘米,覆土不宜太厚,每亩保苗7000~10000株。播种后至出苗前用芽前除草剂喷雾封闭土壤。每亩用禾耐斯50克或72%都尔50毫升兑水50公斤喷雾。在分枝前后每亩需施尿素3公斤,促进幼苗生长,增加分枝和花蕾数量。在绿豆盛花时每亩用100~150克0.4%磷酸二氢钾叶面喷施壮籽肥,以保花保荚,提高豆荚的结实率。在80%以上的荚成熟时,趁早晨潮湿及时收获。收获后应及时晒干、脱粒。
登记意见:该品种达到登记标准,同意登记。适宜于我省种植。
湖 南 省 农 业 厅
2014年7月30日